論壇首頁 註冊 | 登入 | 會員 | 搜尋 | 統計 | 說明   RSS 訂閱全部版區     
   歡迎來到 YK Forum! 自由SAY | 開口中 | 祈願池 | 宣傳中心 | Flash遊戲 | 寵物中心 | 虛擬形像 | 勳章中心   



 
 
標題: 蘇教授論經濟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仁傑
壇主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論壇週年紀念星章   發帖王勳章   在線王勳章   論壇開幕紀念星章   服務勳章   壇主星章  
UID 1
積分 27237
經驗 12116
YK幣 32574
帖子 7216
精華 7
註冊 2006-11-11
用戶註冊天數 6395
用戶失蹤天數 46
來自 香港
性別 男生
狀態 離線
  正常字體
發表於 2011-11-28 12:37 AM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蘇教授論經濟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筆者不是影評家,看到本欄的題目後,讀者不要誤以為筆者打算評論電影,筆者想藉這套電影來說說市場概念。由九把刀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香港大收旺場,目前票房收入已超過4000萬港元,極大可能成為香港本年最賣座的華語片,筆者對這個驕人票房也有貢獻。

《那些年》是一套半懷舊的電影,說的是一群年輕人的中學至大學間的成長故事。這樣的故事年過三十歲的人最有共鳴,因為說的是他們在中學和大學時的逸事,這好比《歲月神偷》裡對五十歲左右的人最有共鳴一樣,說的都是這些人的過去的點滴,而《歲月神偷》的票房比《那些年》的票房差了一點,除了《歲月神偷》沒有《那些年》一窩蜂的群眾現象外,《那些年》說的幾乎是每個人都曾發生過的故事,尤其是一夥小伙子中學時的吊兒郎當,對同班女同學的情竇初開,更是不少中學男生的寫照,筆者對電影中的一些情節都有會心微笑。

撇開電影的可觀性不談,從市場定位的角度看,《那些年》的顧客群比《歲月神偷》多。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歲月神偷》對太年輕的人不容易產生共鳴,主因不是其藝術價值不高,原因是年輕人對電影中的一些情節不甚了了,因為過份局限在一個特定時空裡,本質上就會令受眾的數目減少。相比之下,每個人都曾經過少年十五二十時,觀眾的覆蓋面自然大了,《那些年》受觀眾全面接受也理所當然,即使《那些年》故事背景發生在台灣,一些生活小節我們並不熟悉,卻也無損觀眾的投入程度。

《那些年》的成功,說明了「目標市場」這個重要的市場概念。筆者不是說《歲月神偷》和《那些年》是只顧票房而不理藝術,但客觀上分析,當《歲月神偷》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五、六十年代,五十歲以上的觀眾自然而然的就是《歲月神偷》的目標市場,而和《那些年》相比,《那些年》的目標市場就比較大,其票房也就更理想。

蘇偉文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2011-11-21

http://hk.biz.yahoo.com/111121/366/4cnd6.html



YK Forum © All rights reserved. www.eyankit.com 贊助網站 頂部
自由SAY tsouvr:點解我入唔到MM2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5 06:39 PM
Copyright © 2006- YK Foru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在線率統計 Powered by Discuz! © 2001-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YK Forum.
Processed in 0.007269 second(s), 7 queries, Gzip enabled.

[Clear cookies]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 Archiver 文字版 - WAP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