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 Forum » 軍事 » 新加坡Ultimax 100輕機槍


2008-3-28 07:11 PM hons12467
新加坡Ultimax 100輕機槍

圖片來源:gun-world.net
文資來源:gun-world.net、wiki
新加坡的Ultimax 100輕機槍(音譯“烏蒂馬斯”或“阿爾蒂馬克斯”, 也被譯為“無敵100”)是大概是世界上重量最輕、而命中率卻最高的班用輕機槍了。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2plus.jpg[/img]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4plus.jpg[/img]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10plus.jpg[/img]
本槍沿革:
該槍由原來的新加坡特許工業有限公司(Chartered Industries of S ingapore (Pte) Ltd., 簡稱CIS)——現在的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 es Kinetics,簡稱STK)生產,除了被新加坡軍隊採用外,也出口到其他國家。 Ultimax 100輕機槍的設計師是美國人詹姆斯·沙利文(James Sulliv an),他在不同的公司工作過,曾領導過包括斯通納在內的許多著名的輕武器工程師, 他所參與過的輕武器研究計劃包括M16、魯格Mini-14等,在1978年, 詹姆斯·沙利文在新加坡政府的委託下, 與另一位設計師鮑伯·沃德菲爾德(Bob Waterfield)一起為CIS公司設計輕機槍,樣槍在1979年6月進行試射, 最後在1981年定型並命名為Ultimax 100。 Ultimax 100輕機槍的空槍重僅4.9公斤, 加上100發彈鼓後也僅重6.8公斤,這個重量只相當於其他同口徑輕機槍的空槍重。 但該槍獨特的系統卻使射擊時的後坐極低,點射命中率極高。 該槍在1982年開始裝備新加坡武裝部隊,其他裝備的國家還包括有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津巴布韋、克羅地亞、洪都拉斯和秘魯等國, 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和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及南非都有少量使用。 Ultimax 100輕機槍的第一個生產型是Ultimax 100式MK2型, 為固定式槍管; 其後很快就推出了能夠快速更換槍管的改進型Ultimax 100式MK3型, 此外還改進了槍托、拉機柄、提把和前握把等細節。 長久以來,CIS公司生產和出售的Ultimax機槍多是MK3型。 大概在2001年,改組後的STK公司為了更接近北約的要求, 研製了能通用M16彈匣的Ultimax 2000式輕機槍, 這個型號還改用了折疊式槍托,併機匣頂部增設皮卡汀尼導軌,又改進了保險裝置, 但該型號只保留在原型階段而沒有投產。 2005年7月14日,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出一項名為“非研製5.56mm步兵自動步槍”(Non-devel opmental, 5.56mm, Infantry Automatic Rifle)的招標請求, “自動步槍”在美軍術語中指輕機槍,而“非研製”的意思是要從現有的武器中進行選擇, 而不是重新研製一種新武器,以便能夠迅速裝備部隊。 該項目明確提出要重量輕,空槍重不得超過12.5磅(約5.67kg), 能低於10.5磅(約4.76kg)則更理想; 並指出使用100發彈鼓和必要時可用30發M16彈匣;實際射速要求為36發/分, 能達到75發/分更理想。 STK公司在Ultimax 2000式輕機槍的基礎上改進出新的Ultimax 100 式MK4型參與競爭。 在試驗中, 重量較輕的Ultimax 100式MK4型比重量較大的FN M249 SAW和MK46 MOD 0/1的命中率高出三倍, 此外彈鼓供彈的Ultimax機槍比起彈鏈供彈的M249在戰鬥中能更快和更容易地裝 填,尤其在邊移動邊射擊的模擬試驗中, Ultimax機槍容易裝填的優勢就極為明顯,就像突擊步槍一樣方便。 據反*烏蒂馬斯機槍的機械瞄具不太好用, 但裝上反射式瞄準鏡或放大瞄準鏡(M68 CCO或TA31 ACOG)時則表現出色。 此外,Ultimax機槍在惡劣戰鬥環境中也具有比M249更高的可靠性。 所以在此次對比試驗期間,Ultimax機槍被許多評論家及試驗人員所看好, 美國著名的槍械作家Charlie Cutshaw在他的文章中認為的Ultimax 1 00式MK4型輕機槍很適合特種部隊和警察使用, 也正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所需要的“非研製5.56mm步兵自動步槍”的最佳答案。 然而在2006年底,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官員最終還是作不了更換機槍的決定, 但據說接觸過此槍的陸戰隊員都很希望國防部能夠讓他們裝備一些Ultimax機槍。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3plus.jpg[/img]
   STK公司目前銷售的武器,上面三種是SAR-21突擊步槍, 最下面的是沒安裝槍托的Ultimax 100式MK3傘兵型
設計
Ultimax 100採用氣動、開放式槍機,發射北約5.56 x 45毫米彈藥,以100發彈鼓或北約標準30發M16彈匣供彈,可選擇射擊模式包括安全(保險)及全自動,部分型號更有安全(保險)、單發、三連發及全自動。Ultimax 100最特別之處是它採用恆定後坐原理(Constant Recoil),槍機後坐行程大輻到加長,令後座力比其他輕機槍為低。
Ultimax 100採用射程可調窺孔式照門,槍管上的刺刀座通用所有對應M16的刺刀,導氣量選擇鈕可改變射速,裝有前握把及兩腳架以對應不同的射姿。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8plus.jpg[/img]
       裝備Ultimax 100式MK3型輕機槍的新加坡陸軍, 圖中左邊的士兵使用的是M16S1,是由CIS公司生產的M16A1。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6plus.jpg[/img]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7plus.jpg[/img]
                                                                        使用MK3型的新加坡軍隊
特點
由於機匣運作方式與一般輕機槍不同,而是類似自動步槍的固定後座(Constant Recoil)原理,Ultimax 100的精度較高及後座力較低。Ultimax 100射速較低,比一般輕機槍較易命中移動目標。
Ultimax 100以全自動輕機槍作設計定位,但只要熟習控制扳機,亦可輕易做出單發效果。由於Ultimax 100重量輕、扳機滑順,射擊時比其他同級輕機槍較為穩定。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5plus.jpg[/img]
[img]http://i149.photobucket.com/albums/s57/davis0623/Ultimax1009plus.jpg[/img]
對比    Ultimax 100 M249(FN Minimi)
空槍重 4.9公斤 6.9公斤
射速(發/分鍾) 400-600 750-1000
供彈系統 30發彈匣、100發彈鼓 30發彈匣、彈鏈
射擊模式 安全、單發、三點發、連發 安全、單發、連發
後坐緩衝系統 恆定後坐 液壓緩衝
改進型
原型的Ultimax 100裝有固定的重槍管,其後的Mk3改為裝有可快速更換的槍管,包括長508毫米(20寸)標準槍管和330毫米(13寸)短槍管版本。
Ultimax 100的槍托可快速坼除,在拆除槍托後仍可穏定射擊,亦附有輕型兩腳架。
在Mk3及Mk4改進型開始,Ultimax 100仍可以100發彈鼓或北約標準30發M16彈匣供彈,但使用M16彈匣須改裝彈匣左面成兩個固定孔。由於100發彈鼓內部彈簧彈力強大,重新裝彈必須使用外置工具。
Mk4改進型中,加裝了「全自動」、「單發」、「保險」的射擊模式選擇鈕及改為使用類似C-Mag的半透明的雙室彈鼓(以觀看子彈數量)。Ultimax 100 Mk4的套件改為兩根長重槍管,有效射程為800米,由於遠距離射擊時以照門瞄準較困難,裝上瞄準鏡較為適合。
使用國
Ultimax 100由新加坡在1982年開發及製造,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斐濟、宏都拉斯、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祕魯、菲律賓亦有裝備,亦曾被美國海軍陸戰隊作非研製輕機槍計劃招標測試,但最後沒有正式採用。
※以上文資若引用錯別失虞,萬望專精大大、版大指正補充!

2008-3-28 07:20 PM 夢想幻滅
我都想要呀~~

2008-3-28 07:38 PM 特種偵察士兵
我唔想要~~

2008-3-28 07:46 PM 夢想幻滅
回覆 #3 特種偵察士兵 的帖子

有好過冇..

2008-3-28 08:55 PM 迪奇
好靚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加坡Ultimax 100輕機槍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